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必须阅读-龙8国际

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必须阅读

发布时间:2020-08-23 15:04:00

目前,现代大型城市综合体集购物、娱乐、餐饮等功能于一体,建筑面积大、存储量大、人员密集,火灾事故中容易造成较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本文介绍了大型城市综合体的消防安全知识,以供参考。

目前,现代大型城市综合体集购物、娱乐、餐饮等功能于一体,建筑面积大、存储量大、人员密集,火灾事故中容易造成较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本文介绍了大型城市综合体的消防安全知识,以供参考。

在同一时间、同一空间出现多种类型火灾的特征。酒店、商场、酒店、公寓、地下车库等作为一个单一的对象,都有其自身的火灾特征,但当这些场所连接在一个独立的综合性建筑中时,这些火灾特征会在同一空间内叠加和放大。

大型城市综合体的人口构成复杂,密度高,流动性强。据统计,一般大型城市综合体的日客流量可达20万人次,高峰营业时间为每平方米5-6人次。一旦发生火灾,人们惊慌失措,人流拥挤,秩序混乱,拥挤和踩踏都很容易发生。

商品、火灾荷载大、有毒烟雾、高温烟雾等可燃物多,极易造成人员伤亡。

许多大型城市综合体为了满足舒适和豪华的要求,大量使用易燃易爆材料进行装修,增加了火灾荷载。一旦发生火灾,不仅燃烧剧烈,蔓延迅速,还会释放大量有毒气体。

室内有许多垂直管井和横向通道,火势迅速蔓延。

电梯井、电缆井、管道井、各种楼梯、玻璃幕墙缝隙等使建筑物垂直贯通。中庭等共享空间使楼层相互连接,上下空间整体相连,成为高温有毒烟气流动的主要方式,促进了火灾的快速发展和蔓延。

大型城市综合体用电设备种类多、用电负荷大、电路复杂;锅炉房等固定火灾部位的火灾危险性高;维修施工中使用明火或电焊也容易引起火灾。

消防安全负责人:

大型城市综合体消防安全负责人对本单位的消防安全工作负全面责任。

建立消防安全例会制度,每月至少召开一次消防安全例会。

每季度至少组织一次防火检查,组织火灾隐患整改,及时处理与消防安全有关的问题。

消防安全经理:

招商引资时,严禁将商业综合体的消防疏散通道、中庭、次安全区等非商业公共区域作为商业区域出租使用。

签订租赁合同时,应及时通知承租人办理相关消防手续。

邀请具有一级消防技术资质的消防检测服务机构,对商业综合体建筑的消防设施进行日常检测、维护和维修,管理承租人对当地建筑消防设施的改造和施工。

承租人:

在投入使用和经营前,应当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办理消防行政许可手续。

员工应进行岗前消防安全培训,严格执行消防安全管理制度。

熟悉租赁区域火灾风险,提高火灾隐患排查和排除能力,提高组织灭火救援能力,提高组织人员疏散逃生能力,提高消防教育培训能力。

施工现场消防安全管理:

建立施工现场火、电、气消防安全管理制度。

明确施工现场消防安全管理人员,落实相关人员的消防安全管理职责,监督检查施工现场消防安全。

对施工人员进行消防安全培训。大型室内装饰工程应编制火灾应急疏散演练计划,并进行演练。

日常消防安全管理:

按照国家标准,设置防火门、防火幕、疏散标志、消防应急照明、消防应急广播等消防设施,设置消防安全标志,定期组织人员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完好有效。

安全疏散图应设置在各楼层或各业务区域的明显位置。示意图应标明疏散路线、安全出口、人员位置、消防设施位置和必要的文字说明。

营业期间,保持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畅通。禁止占用疏散通道。禁止在安全出口、疏散通道和消防救援窗口设置围栏、隔板等障碍物。不得遮挡、遮盖疏散指示标志。公共疏散门不应上锁,并应配备推锁式外门。

人口稠密地区的房间外窗不得设置固定围栏等影响安全疏散救援的障碍物。

建立建筑消防设施设备维修管理制度,包括责任部门、责任人和责任、设备登记、保管和维修管理要求、情况记录等。

加强消防设施、消防器材的维护保养,做到设备齐全、齐全、使用方便;需要维修时,应采取相应措施,维修后应立即恢复正常使用。

室内消火栓箱不得上锁,箱内设备齐全、完好。

室外消防栓不得掩埋和占用,在距室外消防栓和水泵接合器2m范围内不得设置影响其正常使用的障碍物。

展品、商品、容器、广告牌、生产设备等的设置,不得影响防火门、防火幕、室内消防栓、灭火剂喷嘴、机械排烟口和送风口、自然排烟窗、火灾探测器、手动火灾报警按钮的正常使用,声光报警装置及其他消防设施。

积极整改火灾隐患:

大型城市综合体的消防安全管理者应建立火灾隐患整改制度。

大型城市综合体消防安全负责人是火灾隐患整改的负责人。消防安全经理负责组织实施火灾隐患整改措施。

消防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火灾隐患的单位,应当限期改正,写出火灾隐患整改复函,报当地消防部门复查。

在火灾隐患整改过程中,大型城市综合体消防安全管理人员和负责整改的承租人应采取措施,确保消防安全。

对拒不整改的火灾隐患,危害公共安全的,大型城市综合体消防安全管理人员应当向主管部门报告,并依法采取措施停止使用火灾隐患。